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、维护社会治安、服务人民群众、保卫一方平安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。加强公安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是适应新时代、新形势的需要。南部县委政法委立足县域实际,在指导公安机关提档升级重建、整合资源、优化派出所工作流程、打造“一所一品”等工作上取得长足进步。
纵深强化基础建设,着力夯实防控主阵地。一是出台支撑保障机制。南部县出台《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》,将派出所工作规范化建设纳入县委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,成立派出所升级改造工作专班,强力推进派出所基础设施、警力、装备等建设。二是深化社区警务机制。城区派出所做强“两队一室”改革,创新实施社区警务治理,城区派出所将社区合理整合,按照社区划分警务区,蜀北和滨江所的城市社区划分为3—5个警务区,合理部署警力;农村地区以乡镇为依托打造警务室,打造“升钟湖景区警务室”等警务亮点品牌。三是创新社会防控力量。大力发展义警组织,创新群防群治形式,坚持派出所有警处警、无警巡防工作模式,突出重点部位、重点时段,积极联合机关、企事业安保力量、村级巡防力量开展巡防,提高见警率、管事率。13个乡镇(街道)派出所全部建立矛盾调解室,推行“快、精、暖”三字调解法,落实司法、公益律师、乡贤驻所调解措施,及时调处物业、邻里、家庭矛盾纠纷,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。
纵深推动科技赋能,着力打造县级基础管控中心。一是聚焦一体化,提升整体协同力。按照“县主战、派出所主防”工作思路,聚焦实战定位,汇集刑侦、经侦、网安、治安等各警种部门力量,发挥专业警种优势,拓展侦查途径,提升处置针对性。依托警务信息化网络系统,将分散的作战单元整合为集约至基础管控中心,健全完善情报指挥、侦查实战、治安防控等警务流程,实现数据资源、专业人才、技术手段有效整合,开辟职能重组、流程再造、资源整合、业务融合的内涵式发展新路径。建强集“勤务、信息、案件、内勤”于一体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,打造引领实战、服务实战、支撑实战的最精“小脑”。二是聚焦实战化,提升全警支撑力。依托基础管控中心平台,对全县社情、警情、案情等开展追踪研判,24小时支撑警情处置和一线实战勤务。以构建派出所“两队一室”警务改革运行模式为基础,统筹推进“打、防、管、控、服、巡、查、建、保、用”等融入社会治理和社区警务建设,狠抓基层警力优化、群防群治等基础资源整合,着力构建一警多能、打防并举、专群结合的社区警务综合运行机制。三是聚焦体系化,提升核心战斗力。以基础管控中心为中枢,围绕全县多维、即时的数据感知要求,全面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,打造全新的敏锐感知。根据工作需要,整合全局警力资源,以“人员集中、手段集成、优势互补”原则,以“雪亮工程”建设引领,汇聚融合警务基础数据和社会资源数据,实现“大融合、高共享、深应用”。积极探索“警网融合”运行模式,依托“一村一辅警”和社区警务室,积极开展“一标三实”基础信息集采维护工作,形成多维度、多角度、多线条信息资源,细化数据预警,针对多个部门、多个平台、多个渠道上报的信息,做到了统一受理、处置、跟进,打破了以往工作交办难以推进、工作互相隔绝的状况,实现了“1+1>2”的多赢效果。
纵深加强党建带队建,着力建设派出所硬队伍。一是坚持党建引领。扎实推进派出所党建阵地建设,13个派出所根据自身特点,全部建设党建文化中心等红色阵地,创新推出晒入党誓词、党建知识答题等特色党建措施,精心打造“一所一品”等派出所党建品牌。二是坚持满意导向。结合社会评价工作,建立派出所所长跟踪盯办、不满意事项销号清零制度,及时回应解决群众诉求;推进派出所安防体验室、便民服务室等特色服务窗口建设。三是坚持实战练兵。依托全警大练兵,建立创新实行跟班学习、驻所培训模式,加强派出所基层基础、户政、110接处警等工作培训指导,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业务比武和红蓝对抗演练,每半年组织一次达标考核,全面提升派出所民警综合素质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