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称“用你的图是看得起你”……
电商盗图猖獗有恃无恐,原创者何以有效维权?
“我的摄影作品被一家摄影工作室盗用,对方声称‘用你的图是看得起你’,我还没来得及‘还击’,对方就把我‘拉黑’了,气了我好几天……”近日,摄影博主小林(化名)致电本报法治热线对记者说道。
小林的遭遇并非个例。近年来,随着社交媒体兴起,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过图片、视频分享创作和生活。然而,一些电商却随意盗取他人的图片、视频等,用于自家产品的宣传引流和助力销售。出现这种情况时,原创者通常面临维权难的境地,即使采取了一些维权举措,效果也不尽如人意,而对方可能只是删掉帖子、下架商品草草了事,过一段时间又因侵权成本低而继续侵权,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多名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,电商盗图或涉嫌侵犯原创者多项权利,对于自身意义非凡或商业价值较高的作品,原创者可以进行著作权登记,将自身“权利”证书化、证据化,发现被侵权后,要第一时间固定证据,确定侵权人具体身份信息,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,争取最大限度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
电商盗图屡见不鲜
或侵犯原创者多项权益
今年2月,小林因拍摄一组农村纪实婚礼照片,获得了一定的曝光量。后来,这组照片被一些摄影工作室、约拍博主盗取,用来吸引客户和粉丝前去拍摄。“有粉丝在其他账号刷到我的作品后私信我,我才知道被盗图了。”小林告诉记者。
自媒体博主小夏(化名)也遭遇过类似的经历。“我刚发布的照片就被一家电商恶意盗取,而我连一句道歉都没收到。”无意中发现自己制作的卡套模板图片被某电商盗用后,小夏在社交平台无奈控诉道。
“有的人擅自使用他人原创的图片,是出于法律意识淡薄,当遇到网络中漂流的‘原创图片’时,认为是‘无主之物’可随意使用;有的人则是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故意盗用,为自家商品促销引流。”四川拓泰律师事务所律师林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道。
记者调查发现,现实生活中,电商盗图的现象屡见不鲜。自己的照片变成了电商产品宣传图、原创画稿未经授权印在了服装上、摄影作品被多家影楼工作室盗用引流……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以“盗图”为关键词进行检索,发现许多博主都有被盗图的经历,有的吐槽电商盗图现象猖獗,有的咨询如何有效维权,还有的分享自己的维权经验。
受访律师指出,盗用他人原创图片、视频等用于商品宣传或侵犯原创者多种权利。“日常生活中,那些具有独创性的图片、视频等智力创作成果,都可以作为摄影作品、文字作品、美术作品、视听作品等,受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的保护。”四川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(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)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、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任思静说,未经权利人许可,擅自使用其享有著作权作品的行为,一般属于侵犯其署名权、复制权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、修改权等多项著作权的侵权行为。
林剑也表示,原创图片属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上的作品,受到相关法律保护,盗用原创作品属于著作权侵权行为。“如果原创图片包含人物肖像且未经同意擅自商用,可能涉嫌侵害他人的肖像权。若是被盗用方也从事类似业务,盗用的商家还可能同时构成不正当竞争。”林剑说。
盗图数量和次数多
原创者发现和维权不易
在发现被盗图后,小林告诉记者,自己除了愤怒,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维权措施,只是交给对应的客人处理,后续进展如何自己并不知晓。记者调查发现,像小林这样“冷处理”的博主不在少数,在他们看来,一方面是被盗图的数量、次数较多,自己根本无暇顾及;另一方面是维权的成本较高,维权过程过于折腾,而且未必能得到满意的结果。
然而,小夏与小林的“冷处理”方式不同,在发现自己被盗图后,她一直在积极维权。“首先,我在该商家所属电商平台上进行了举报,并尝试与商家沟通。”回想起当时的经历,小夏既气愤又无奈,“该商家一直已读不回,根本沟通不了。或许是由于所属电商平台对商家盗图行为的惩罚力度较小,该商家不太在意被举报。”
随后,为了有效维权,小夏通过12315小程序进行了举报,并致电该商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管局举报。“通过12315小程序举报需要点开商家的营业执照,找到相应的公司,但等待审核的时间较久。”小夏介绍,“向当地市场监管局打举报电话更加方便,只需讲清诉求并按要求提供相应信息即可。打完电话第二天,我就收到了短信回执。”虽然此事最终以商家下架该产品收尾,但小夏认为,电商平台对店铺盗图等行为的监管力度较小,注册和注销一个网店过于容易,如果找不到商家的具体信息,哪怕通过12315和市场监管部门也难以维权。
记者调查发现,原创者维权不易,成为盗图现象多发的重要原因。原创者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,而盗图商家只需下架商品、删掉帖子就可把事情顺利“翻篇儿”。“此类侵权行为往往发现难、取证难、维权耗费时间和金钱。”林剑表示,被盗用方可能受限于自身法律知识有限、时间精力不足等,即使有意维权乃至采取了实际的维权举动,也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,对相关现象难以起到相应的阻却效果。高昂的维权成本导致越来越多的被侵权者选择吃下这个“哑巴亏”,而盗图商家则愈发肆无忌惮,最终形成恶性循环。
四川冕川律师事务所合伙人、律师李媛认为,对商家而言,商用图片授权费用高,盗图能节省成本,迅速满足商业需求,无需等待原创或授权流程,且由于图像编辑软件的普及使得盗图者更容易修改图片以规避检测。另外,部分电商平台对商家上传的内容缺乏有效审核,且存在电商平台推卸责任、不积极处理关于盗图的举报投诉等现象。
“在目前的司法案件中,对侵权使用图片、视频等行为,判赔金额普遍较低,可能导致盗用方因侵权成本低进而继续侵权。”任思静分析道。李媛也指出,部分地区对盗图行为的打击力度不足,导致侵权者违法成本低,原创者维权成本高、耗时长,部分原创者因此而放弃追究。
第一时间固定证据
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
在电商盗图如此猖獗的情况下,原创者何以有效维权?
李媛建议,在收集证据时,原创者需证明原创图片的著作权归属。原创者可以通过提供作品底片、原件出版物等证据以证明作品归属,并对自己原创首发的情况进行录屏、截屏,证明发表时间早于侵权人。此外,还需证明侵权人实施了盗图行为。原创者可以通过截图、保存网页、录屏等方式固定侵权人的侵权证据,利用“可信时间戳”(电脑端)、“权利卫士”(手机App)等进行截屏、录屏,以防在后续维权过程中被对方删除,丧失侵权证据;也可直接对侵权证据进行公证。在确定侵权人具体身份信息上,李媛指出,若属于网络侵权,可通过网络平台注册用户信息取得侵权人的具体姓名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;若非网络侵权,则需通过公司信息、投诉举报等方式获得侵权人具体身份信息。
“我国著作权的取得并非取决于是否申请登记,而是创作完成即享有。”任思静说。她建议,最重要的是厘清如何有效提前布局及事后应对。在创作过程中,要保存好创作底稿、互联网留痕可见时间的发表记录、出版书籍等资料,这些是证明创作者享有特定作品著作权的核心证据。在发现侵权行为后,应第一时间固定容易灭失的侵权行为证据,及时跟专业人员取得联系,商议具体的维权方案和实施路径。此外,原创者还可以通过全方位梳理权利作品影响力、创作者成本与损失、对方获利情况等证据,力争提升判赔或调解金额。
“如遇到原创图片被恶意盗用等较严重的权益损害情况,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。”林剑同样认为,对外发布原创图片时,应采取一定的著作权保护措施,比如添加专属自身的水印印记、进行版权声明如“xx工作室/公司或个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擅用”等。
在任思静看来,要取得最终的维权成功,最好是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,制定妥帖的维权方案,梳理完善并固定权利基础、侵权行为,以及影响判赔金额的影响力、实际损失、侵权恶意、侵权获利等因素相关证据,进而再配套采取相应的平台投诉、发送律师函、向管辖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措施。(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季 徐婷婷 实习生罗的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