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市域治理 >
聚力量 筑平台 提质效 以红色法务全方位赋能小区治理
www.nanchongpeace.gov.cn 】 【 2025-02-26 11:11:33 】 【 来源:蓬安县司法局

  连月来,蓬安县嘉洲华郡小区以红色法务家园为核心,整合各类法治资源与力量,深度融入小区治理工作,通过搭建组织架构完备、工作机制健全、法律供给充足、居民法治意识持续增强的治理模式,有力维护了小区和谐稳定。


  汇聚多元法务


  夯实小区治理根基


  一是融合法务资源,赋能小区治理。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小区依法治理的核心动力,成立以县司法局党组书记、局长为组长的红色法务家园工作小组,并精心组建一支由20余名涵盖司法行政人员、律师、法律顾问中的党员组成的法律服务队。服务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扎实的法律素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为小区决策、事务管理提供法律意见、防范风险,以法治守护居民权益。二是搭建服务平台,高效化解矛盾。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——红色法务家园,内设物业与家事调解室、法律援助工作站点、法律顾问值班室等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。严格落实“值班坐诊机制”,利用“线上+线下”法律平台开展日常公共法律服务工作,为居民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和建议,全力帮助居民突破法律困境。三是培育法治先锋,强化护航力量。对小区党员干部展开全面摸底排查,挑选具备法律知识、熟悉住户情况、热心小区事务且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,组建由“法治楼栋长”“法律明白人”“人民调解员”构成的先锋队伍,并将其纳入“法治小区”建设的重要力量体系。通过上门走访、集中宣传等,助力居民化解法律难题。


  畅通服务通道


  优化普惠法律供给


  一是全面深入排查,梳理矛盾隐患。组建矛盾隐患排查小组,深入楼栋及住户家中开展排查工作。重点聚焦物业矛盾、邻里纠纷、家庭矛盾等常见问题,通过走访居民、沟通物业、查看公共区域状况收集信息。目前已收集23条问题,其中设施安全5条、邻里纠纷6条、其他管理类12条。依据问题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进行梳理分类,建立详实的台账,为后续精准解决矛盾提供有力依据。二是运用多元调解,消除矛盾冲突。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,灵活调配调解人员。对于邻里间因噪音、漏水等日常琐事引发的纠纷,优先安排熟悉小区情况、善于沟通的居民代表和物业调解员进行调解,以情与理促和解。涉及复杂法律问题的纠纷,邀请律师、法律顾问或法官等专业人士介入调解。现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22起,致力于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,做到“案结事了”。三是贴心提供服务,满足法律需求。大力推行“家门口”法律服务模式,聚焦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,定制专属服务方案。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办理法律事务,为留守儿童开设趣味法律课堂,为残疾人开展法律维权指导,助力其了解就业与生活中的维权途径。累计接待咨询居民300余人次、提供有效法律建议40余条,为特殊群体上门服务20余次,有效增强了居民对法律的信任,提升了他们的维权意识。

 

  深耕细化宣教


  厚植居民法治意识


  一是构筑法治阵地,让法律宣传无死角。精心规划法治文化阵地建设,充分考量不同年龄段居民及多样社会背景人群的需求,以系统性思维布局各类法治元素,构建沉浸式法治学习空间。小区内法治氛围浓厚,居民在日常休闲、生活点滴间便能轻松汲取法律知识,真正做到法律宣传全方位、无死角,深入人心。二是编撰法律读本,塑造居民贴心指南。深入调研小区常见法律问题和矛盾纠纷,精准贴合居民需求,精心编撰专属普法宣传读本。内容涵盖物业管理、婚姻家庭、“一老一小”权益保障、邻里关系、房屋租赁等方面,结合法律规定与生动案例,以通俗易懂的语言、问答和故事的形式呈现,助力居民轻松理解法律知识,让法律融入日常生活。三是推进长效宣教,提升居民法治素养。持续常态化开展“1+10”法治主题进小区活动,已举办10余场次,开设居民法治学校授课20余场。在小区公告栏、电梯间张贴法律海报,定期更新小贴士,通过公众号、小区微信群推送100余条法律资讯与案例,方便居民随时随地学法,拓宽法治宣传覆盖面。


  


编辑:景薇薇
中共南充市委政法委员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