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市域治理 >
营山县推进“三联”模式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
www.nanchongpeace.gov.cn 】 【 2022-09-15 17:28:49 】 【 来源:南充营山政法长安网

  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碎片化等难题,营山县牢固树立“一盘棋”思想,积极探索建立上下协同联动+矛盾纠纷联调+平安建设联创的“三联”模式,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,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。


  上下协同联动,同心共治聚合力


  一是上级与下级联动。梳理完善“行业管理”“属地管理”事项责任清单,以清单形式厘清县、乡镇(街道)、村(居)责任,明确责任主体,共同履行矛盾纠纷调解、社会治安防控等职能职责,着力构建边界清晰、分工合理、权责一致、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,有效破解长期困扰基层的“责任属地、基层兜底”的困境。


  二是党员与群众联动。大力实施“党群连心工程”,根据“居住相邻、便于管理”的原则,推行“1+N+M”党员联户工作机制,即每村(居)小组设置1名党员小组长,N名党员,联系M户群众,按照月访月联要求,定期开展联户工作,在疫情防控、矛盾化解、排危解难等基层治理方面,搭建起“支部树标杆、党员亮身份、群众齐参与”的联动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

  三是线上与线下联动。线上利用“众治营山”APP、微信、微博、广播等载体,开展社会治理、防疫、反诈、安全、维稳等知识提示、警示类宣传;线下利用“文化墙”、电子显示屏、展板、坝坝会等形式,大力宣传政策法规、文明礼仪等知识,充分展示社会治理“营山先行示范”所取得的成绩和工作推进情况。


  矛盾纠纷联调,多元化解促和谐


  一是全县统筹集中调。对社会影响较大的纠纷和问题,采取一件信访纠纷、一名县处级领导、一个工作班子、一套化解方案、一套稳控措施“五个一”信访纠纷化解工作制度,逐案进行调查处理,严格落实包掌握情况、包思想转化、包调处化解、包教育转化责任制。通过开展集中治理,全县一些“骨头案”“钉子案”得到妥善化解。


  二是乡镇划片属地调。深化完善“369”大调解机制,在逢场天各乡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、乡镇长(主任)、纪(工)委书记在属地公开接访群众,各村(居)“两委”干部在属地多元化解协调中心集中办公,集中处理本地来人来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,实现矛盾纠纷“一站式受理、一条龙服务、一揽子解决”。2022年以来,全县29个乡镇(街道)共排查调解矛盾纠纷3500件,调解成功数3430件,成功调解率达98%。


  三是社会参与广泛调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,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、法律顾问、群团组织、志愿队伍、乡贤、“五老”人员等力量,创建群众调解队,参与诉源治理,由坐门等待、被动调解变为提前介入、事先化解,着眼把问题、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,切实做到“哪里有群众,哪里就有调解组织;哪里有矛盾,哪里就有调解人员”,实现问题在一线解决、矛盾在一线化解。


  平安建设联创,联防联控保平安


  一是平台推进一体化。采取“1+N”模式推动防控一体化建设,以综治信息化指挥平台为基础,以天网、雪亮、慧眼大数据为支撑,将公安、应急、信访、综合执法等公共安全领域管控工作接入综治中心,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一体化社会治安应急指挥中心。截至目前,“雪亮工程”高清点位1872个,“慧眼工程”58266路,其中已接入综治中心视频监控21000余路,实现视频监控一体化,治理效率进一步提高。


  二是网格治理全覆盖。按照构建基层社会治理“一张网”要求,将疫情防控、平安稳定、环保、应急管理等事项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范围,根据“任务相当、方便管理、界定清晰”原则,合理设置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网格,同时配备专兼职网格员,初步形成全域网格化、全程网格化、全员网格化治理。截至目前,全县有364个村(社区),划分网格408个,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08名,开通使用手持终端机共408部,成立1个县级网格服务中心,确保了全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城乡全覆盖。


  三是平安守护“大巡防”。组建万人“红袖标”大巡防、千名自愿义务大巡防,推进社区“1名民警+2名辅警+N名社区居民”警务模式,实现治安联防、警民互动、困难互帮全覆盖,全县治安案件总量连续多年下降。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连续3年名列全省“一方阵”,2021年全市排位第1、全省第9,获评“2021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”。


编辑:唐蕴曦
中共南充市委政法委员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