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市域治理 >
仪陇:以三项务实举措为抓手 提升多元化解工作质效
www.nanchongpeace.gov.cn 】 【 2022-07-12 09:16:04 】 【 来源:南充仪陇政法长安网

  近年来,仪陇县深入贯彻落实省、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决策部署,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、完善工作机制、推动责任落实,构建了互联互补的新体系、纠纷化解的新模式、护航发展的新常态,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、富有仪陇特色的新路子,有效激发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在“两德故里”的生机与活力,不断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取得新成效。


  抓点穿线织密网,构建互联互补新体系。一是抓住“点”。围绕“小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、服务不缺位”工作目标,创新推广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建立县乡村三级“全覆盖”调解组织569个,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万余件,成功率达99.8%。通过深入挖掘调解经验丰富、群众基础良好的人民调解员,深度总结提炼工作经验,成功打造“李二嫂聊天室”“程大姐聊天室”等特色品牌调解室15个,以点带线、示范引领。二是穿好“线”。持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,完善调解、仲裁、行政裁决、行政复议、非诉等有机衔接、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,搭建矛盾纠纷调处新平台,把分散的行政资源、司法资源、社会资源集中起来,实行矛盾纠纷“一站式”受理,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“最多跑一地”。三是织密“网”。创新多元调解纠纷途径,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0个、调解专家库3个,吸纳各行业领域专家152人,着力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,形成了“1+10+N”(1个县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、10个行业专业调解组织、N个工作点)的工作模式,业务涵盖家事、民事、商事和行政领域。加强与工青妇、劳动监察、行业协会、社会组织签订联动协议,主动沟通、密切配合、分流化解,实现信息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凝聚合力。


  三治融合激活力,构建纠纷化解新模式。一是坚持法治引领,持续完善法律服务体系。精心打造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37个乡镇(街道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、531个村(社区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,深度融入法律咨询、法治宣传、人民调解、法律援助、公证咨询等法律服务事项,充分整合司法助理员、律师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、人民调解员等力量,让群众只进“一扇门”、办成“所有事”。遴选优秀律师组建12个普法讲师团,配齐配强乡镇(街道)法德宣传小分队,大力实施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育工程,常态化推进“法律七进”,引导群众树牢法治思维、增强法治观念。二是发挥德治教化,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。深挖“两德”“三乡”文化资源,打造法治文化公园、长廊、广场、院坝54个。依托朱德纪念馆、张思德纪念馆、张思德干部学院等本地红色教育资源,开展“弘扬‘两德’精神,争做平安仪陇的守护者”主题宣讲活动100余场次,受教育群众达20万余人。持续开展“创文明乡风、树良好家风、促淳朴民风”活动,激发群众崇尚文明、追求和谐,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,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。三是强化智治支撑,持续创新纠纷化解方式。在全省率先推广运用“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”,畅通法律咨询和申请法律援助、人民调解、行政复议热线,线上为群众普法解惑,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便捷、高效、专业的法律服务。目前,平台关注人数达6万余人,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,办理网上法律援助申请37件。建立镇村“两级”法律服务微信群、QQ群,120名司法助理员、联片民警、法律顾问加群入驻,收集上报群众诉求、纠纷事项2000余件,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、操心事、揪心事,做到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。


  定纷止争解民忧,构建护航发展新常态。一是抓早调解促和谐。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,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,针对不同的纠纷,实行人民调解、司法调解、行政调解“三调联动”,拟定调解方案,组织调解力量,综合运用法律、政策、行政等手段和教育、协商、疏导等办法,依法进行调处化解,做到早发现、早解决。二是协调联动护平安。防发生,依托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员和社区网格员,全面排查、精准掌握影响本地区社会安全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,及时掐断苗头,变被动调解为主动化解。防升级,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引发重大矛盾纠纷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预警,积极做好疏导化解,防止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和激化为“民转刑”的矛盾纠纷发生;强化案件回访,预防纠纷反弹,确保调解协议依法有效履行。三是源头防范促发展。着力构建“大联动、微治理”格局,减少群众诉累,截止目前,共为2000余名信访群众提供调解服务,成功调解信访案件263件,有效解决了老百姓“打官司”难的问题,为民服务的社会效果和影响力正在持续显现,人民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,初步实现了“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”的工作目标。(潘林罗文军)


编辑:唐蕴曦
中共南充市委政法委员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