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充阆中市人民法院千佛人民法庭积极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立足基层、贴近群众的优势,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、丰富便捷的解纷渠道和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,走出“枫桥经验”新思路,建设人民法庭新篇章。
“共享法庭”:司法服务务实高效
“感谢法庭、感谢政府,让我们领到了拖欠多年的血汗钱。没想到不到法院也能打官司,太方便了!”近日,千佛法庭通过共享法庭成功高效化解一起劳务纠纷案件,案件当事人王某由衷感叹道。
王某是阆中市千佛镇人,常年在外务工。2018年,王某在浙江宁波市受雇为陈某承包的工地提供劳务,工程完工后因陈某工程款迟迟没有到手,王某的工资也没能得到兑现。无奈之下,王某只得让陈某出具了一份16000元的工资欠条,并约定当年付清。多年来王某多次催收,陈某都以未收到工程款为由拖延至今,无奈之下王某来到了千佛镇便民服务中心。
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,王某找到了正在“共享法庭”值班的千佛法庭法官。值班法官了解到陈某目前人在外地,随即通过“共享法庭”在线调解功能组织双方远程调解。经过值班法官的耐心释法明理,陈某意识到其拒不支付民工工资的法律责任和严重后果。当场通过微信转账向王某支付了工资10000元,并承诺剩余6000元一个月内付清。至此,这起劳务纠纷成功化解在法庭外。
千佛法庭依托“共享法庭”,打通了司法服务基层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切切实实实现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“打官司”。2024年以来,千佛法庭通过“共享法庭”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200余人次,诉前调解化解矛盾纠纷40余件。
联调共治:矛盾纠纷多元化解
2007年,千佛镇村民杨某与杨某某签订《房屋买卖合同》和《土地、林地转让合同》,约定杨某将其宅基地上的房屋卖给同村村民杨某某,并将其承包地、林地租给杨某某十年。后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对土地边界,自留地、自然界归属等问题发生分歧,为此多年来两家摩擦不断,经村、镇数次调解,双方仍未达成和解。
2024年5月8日,在千佛镇党委牵头组织下,派出所、法庭、国土所、林业站等相关部门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,调解过程中充分听取双方诉求并进行详细解答。通过耐心协调和现场勘查,双方意见初步达成一致,有效缓解了矛盾。
千佛法庭主动融入基层治理,持续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,与当地党委政府、村(居)委形成联动化解纠纷工作机制,以能动司法推动基层矛盾实质化解。
浸润有“声”:法治意识落地生根
在鹤峰乡人民政府会议室,阆中法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崇阳与法庭干警一道,为乡政府和村(居)委会干部开展反诈集中宣讲。以“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”“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套路”“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”三个方面为切点,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深入普法,切实提高了参会干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。
在金子中心学校,千佛法庭法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针对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育特征,围绕未成年人常见犯罪、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原因、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。通过以案释法,让学生们了解到未成年人犯罪可能造成的伤害、后果和如何更好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,进一步提升了法治意识。
在千佛镇“赶集日”,千佛法庭干警利用乡镇“赶集日”人流量大、人员聚集的机会,向当地赶集群众和摆摊商贩开展普法宣传,发放普法资料,现场解答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,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,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氛围。
千佛法庭持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,扩大受众范围,常态化开展载体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,辖区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。
下一步,千佛法庭将紧扣新时代人民法庭“三个便于”“三个服务”“三个优化”工作原则,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,打造枫桥人民法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