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充市公安局顺庆区分局将军路派出所始建于1966年,现有民警25人,辅警28人,配备兼职社区民警12人,社区辅警16人。辖区面积15.47平方公里,实有人口13万余人,实有单位2429家、从业人员19129人,实有房屋50090套。近年来多次荣立集体二等功、集体三等功、连续两年被四川省公安厅、南充市公安局命名为“最强党支部”。
历史的纵深,铸就了他的光荣与梦想。他是罗瑞卿大将故居地派出所,深植着红色根脉。
时代的维度,记录着他的坚守与跋涉。派出所成立以来,不断攻克“共治、共建、共融、共享”的难题,一份“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”创建的“将军路答卷”,镌刻当下,更是寄望未来。现如今,将军路派出所已成为南充市派出所高质量发展成效的“新地标”。
一脉传承枫经霜而红
红色,是他的基因底色、立警本色、使命成色。
“群众路线这一条我们也是不能忘记的。这就是要把公安工作变成全国人民的事情”。“派出所民警工作做得好不好,就看坏人怕不怕你们,好人爱不爱你们,民警同群众是不是打成一片”。罗瑞卿大将关于公安工作的谆谆教诲,镌刻在派出所的墙上,跨越时空,辉映时代,指引方向。
将军路派出所始终坚守红色根脉,培育忠诚警队,秉承着罗瑞卿大将“忠心耿耿做人民的勤务员和警卫员、服务员”的工作思路,精心打造出“三员”党建品牌,实现“做最优警员、建最强支部、创最佳业绩”的目标。推行“红色阵地固根脉”。建成“根、旗、路”主题展馆,将红色教育和局史、所史教育作为全体民警“必修课”,在传承“将军精神”中汇聚前行力量。实行“红色传承铸忠诚”。以“党课达人”“青蓝传人”“工匠能人”三大特色党建为载体,采取“支部铺路、骨干引路、民警上路”的培养模式,形成了薪火相传的发展经纬和传承脉络。执行“红色工程聚动能”。在党员干部中开展“党支部聚光、党小组发光、党员闪光”等主题党建活动,为全所队伍形成了举旗定向的“灯塔”效应。
将军故地,红色之源,根脉所系!走得再久再远,这根脉,永远输送着精神之钙。
一心解锁桥化阻为路
小小一层板,天大一道坎。
鸡毛蒜皮的小纠纷,时时都在上演。美雅小区的苟婆婆和文婆婆是楼上楼下的邻居,却因为生活琐事吵了12年,也生分了12年。泼污水、贴小字报、指桑骂槐……如此种种,积怨撕裂了人心,形成了跨不过的一道坎。12年来,历任所长和社区民警都是执着的“说和人”,一丝一缕修补裂痕,从不言弃。2021年8月,经过驻所调解员陈秀珍的“小陈说和”调解室反复运用“讲法评理+真情感化”的化解法,终于打通了双方心中最后的“堵点”。
派出所始终坚持发挥“法治+德治”的杠杆作用,建立了全省首个以司法人员命名的“小陈说和”调解工作室,采取专职司法调解员常驻调解,人民志愿者协助调解的方式,实现了风险不累积,矛盾不上交。
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,派出所坚持首接排查,源头调。落实纠纷类警情首接责任制,处警即调解、调解能满意。2020年来,派出所是民警现场调解纠纷796起。依托“1+2+N”警务工作机制,结合“百万警进千万家”活动,累计排查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纠纷、劳资纠纷、家庭纠纷1046起。创新社会联动,多元调。实施社区民警+司法调解员+网格员+人民调解员“四员联动”,推动街道办事处建立矛盾纠纷、医患纠纷、交通事故、婚恋家庭、工伤事故“五大调解中心”,提升多元调解实效。今年来,多元参与调解占派出所调处总数的62.7%。打造精品团队,专业调解。塑造“小陈说和”调解品牌,组建起公益律师、社区干部、网格员、小区业主等70余名人民调解员队伍,形成了辖区“老大难纠纷”的攻坚阵地。近三年来,“小陈说和”调解工作室调解各类纠纷673起,调解成功率达100%,调解满意率达100%。
民警和调解员甘当“拔刺者”和“解锁人”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小、化解在先、化解在基层。三年来,无一例“民转刑”“刑转命”案件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发生。
一抓到底民因治得安
2022年,将军路派出所率先在全市开展了“一室两队”警务机制改革。坚持以“常态工作,高效运转”为目标,资源向勤务指挥倾斜、手段向勤务指挥集中、实战指令由综合指挥室下达、运转由综合指挥室调控,做到了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处置、早打击、早管控。
“我电瓶车丢了,原本没抱任何希望,没想到民警这么快就破了案,真是意外!”7月5日上午,李先生接到将军路派出所返还被盗物品通知时,不禁啧啧赞叹。
群众看公安,首先看破案。民生小案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。派出所始终坚持以破大案的决心盯住民生小案,做到快侦、快破、快追赃。落实“智慧+实兵”,全时空设防。依托“天网工程”,不断完善各类智慧感知源,构建起“重点区域全分布、交通要道全覆盖”的防控体系。组建“清源红袖标”“滨江护跑队”“红翼救援队”等群防群治队伍11支,成为警情社情的“千里眼”和“顺风耳”。今年来,通过防控体系成功处置各类警情146起,破获现行案件16件,抓获嫌疑人27人。实行“专班+联办”,全天候流转。组建“小案快破”专班,采取24小时工作制,针对各类小案件不同特点和困难程度,分类明确办理流程和办结时限。
7月4日,李先生报警后,处警民警迅速将警情线索、监控图像推送至综合指挥室展开分析研判,通过图像比对,派出所很快将嫌疑人抓获。今年来,派出所办结各类小案件73件,为群众挽回损失21万余元,接报行政案件数同比下降25%,查处行政案件数同比增长21%。坚持“群发+面授”,全范围覆盖。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频发高发的实际,派出所创新宣传防范模式,民警进入小区业主群、校园家长群、企业职工群,构建宣传防范微信塔群,其中“小警石琦”双微工作号覆盖群众3万多人。线下开展反诈课堂近100场,结合典型案例,讲解常见诈骗手段,引导居民下载使用官方反诈APP,开展网上、网下全方位反诈宣传,将流量红利变现为平安红利。
一叶关情心因爱至暖
龙吟路社区,有楼有院有巷,有市井人情,有烟火风景。
这是民警岳俊明耕耘了19年的“责任田”,也是他守护了19年的家园。89岁的涂婆婆,自从相依为命的老伴去世后,逢人便说:“小岳比咱亲儿子还亲”。2021年10月的一天,涂婆婆神色异常地把岳俊明叫到家中,颤颤巍巍地从箱子底下摸出一个定期存折,郑重地交到他手中。老人流着泪说:“这个世界上,只有你对我好,我只相信你。我老了,我的后事就托付给你了。”一位老人对社区民警托付余生,这何止是群众对民警的信任,更是母亲对儿子的深情!
2022年8月21日,南充疫情骤起。
疫情在前,公安当先!将军路派出所辖区“雍景半岛小区”是南充8·21疫情第一爆发地。全所民辅警闻令而动,连续奋战、溯源调查,点位执勤。每一面党旗就是一座灯塔,每一名警察就是一个标兵,每一个点位就是一道防线。
在群众眼中,将军路派出所民警,是迷途孩子的慈父,是孤寡老人的孝子,是困难群众的亲人。他们将“办小事、解小忧、帮小忙、圆小梦、惠小利”作为满足群众需求的落脚点,开辟更精准、更高效的服务路径。推行“民警帮办”新模式。坚持服务群众零距离,发布“民警帮办”公示,公布辖区民警信息和可以帮办事项,对符合代办的公安业务,实行社区民警捎带办理、限时送达,对行动不便、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。今年来,共提供帮办服务326人次。打造“前端通办”新平台。推行“互联网+”服务,官方公众号开通了流动人口登记申报、户政业务预约办理、线索反馈及举报投诉等业务,让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。将户籍、出入境、交管等业务融汇至社区警务室,让群众享受“家门口”的服务。营造“心愿领办”新场景。联合街道、社区、学校,分片组织召开“阳光问政”坝坝会,开展“微心愿”发布认领活动,对群众呼声高、急难愁盼问题逐一归纳整理,建立“百姓心愿档案”,分批分期解决问题。今年以来,共搜集“微心愿”69件,完成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