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 | 阆中千佛法庭聚焦“三力”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
www.nanchongpeace.gov.cn 】 【 2023-07-21 13:38:27 】 【 来源:阆中法院

  聚焦主业强“实力”,在创新发展上追求新高度


  简流程,提效能,全方位培优审判质效。针对涉弱势群体、三农、三养等类型纠纷案件,设立“绿色通道”,开启“一窗通办、专人专办”模式,遵循“现场立案、当天调解、优先审理、快速结案”原则,让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全流程进入“快车道”。2023年以来,通过“绿色通道”办理案件27件,平均办案周期3天。搭建“快调+小额+精审”三合一递进式案件分流模式,将案件从源头上进行分流,易调案件分流至调解室进入快调程序,2023年以来,调解案件107件,其他案件分流至法庭,实现纠纷快调、小额速裁、繁案精审。抓效率,促规范,全流程打造专业模式。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审判管理运行机制,确保公正高效。完善案件繁简分流制度。充分发挥简易程序快速简便的优点,除重大疑难案件外,尽量适用简易程序,及时调处纠纷,提高诉讼效率。指定专人负责类案登记,统一辖区内婚姻家庭、邻里纠纷、农村宅基地使用、土地流转等案件裁判尺度,规范市场经济秩序,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。针对当地借贷纠纷、邻里纠纷案件占比较大的情况,探索形成“审执一体、诉非一体”的专业化审理“千佛模式”。


  多元解纷添“动力”,在基层治理上塑造新格局


  完善多元解纷机制,推动纠纷诉前化解。定期向党委政府通报工作,每周派员与乡镇党委研判信访事项,协助党委政府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,提前摸排、介入研判,让纠纷化解在“萌芽”。对辖区内的离婚纠纷、婚姻财产纠纷、民间借贷纠纷、相邻纠纷等案件,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、村社干部、代理人、法律工作者、人民陪审员作用,开展诉前调解,构建“诉前联调+司法确认”的矛盾化解模式,有效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,节约司法资源。聚焦无讼村居创建,推动法治力量下沉。以“网格员”为辐射,构建起“群众自治+法院助推”的矛盾纠纷源头防治工作格局。利用“送法入乡”“普法宣传”“片区法官拉家常”等平台,以法官工作站为依托,定期组织法官、法官助理“入户体检”,开展风险排查、纠纷调解、巡回审理等工作,将司法服务送往田间地头。2023年以来,开展相关活动3次。积极开展“大走访”活动,2023年以来,共走访居民40余户,化解纠纷3件,为群众解决困难5个。


  为民纾困聚“智力”,在司法为民上拓展新空间


  线上+线下双向发力。聚焦“一站式”建设,针对异地或因特殊原因无法到庭的群众,依托人民法庭在线服务平台、电子送达平台、科技法庭等,实现案件立案、送达、调解、审理全流程线上办理,2023年以来,通过网上立案35件,电子送达文书113份,线上调解、开庭47件,全方位畅通群众诉讼途径。针对偏远地区、年迈或行动不便的群众,特别是涉邻里、婚姻家庭、土地纠纷等案件,坚持纠纷就地化解原则,通过“巡回法庭”就地办案3件,达到审理一件、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。审理+教育双管齐下。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,将法治理念根植群众内心,推动人民群众“守法、知法、懂法、用法”的行为自觉。注重在裁判文书中融入释法析理,以正确裁判引领良好社会风尚。主动延伸司法服务,走访辖区产业链企业,上门提供“法治体检”“法治服务”,帮助企业增强法律意识,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经营,有效避免诉讼风险。同时,依法妥善审理涉企业案件和土地流转、承包经营等纠纷案件,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,努力营造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

编辑:唐蕴曦
中共南充市委政法委员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