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脉永续处,勤研精进时。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,全面贯彻队伍素质提升工程,落实“实战实训”工作要求,南充阆中市人民法院依托“阆法青漾”法治文化品牌,开设“青漾课堂”专栏,聚焦司法改革热点、法律适用疑点、工作实践难点,搭建充电赋能新平台,展示司法利剑真本领,力争以文化建设“软实力”推动队伍建设“硬支撑”,不断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。
2月28日,第一期“青漾课堂”正式开讲,员额法官杨莎莎作为主讲人,以《如何培育典型案例》为主题,进行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。全体员额法官、法官助理到场听讲。
课堂上,主讲人杨莎莎从案例的发展历程、案例的类型分析以及案例的培育技巧三个方面对“如何培育典型案例”进行了详细介绍。为在场的法官与助理鉴别典型案例提供了有益参考,为从全流程培育典型案例开辟了新思路。
在互动环节,干警代表围绕如何及时发现案例典型价值、如何做到案例成果转化、如何提升案例撰写能力等内容与主讲人进行了现场交流。
课后,阆中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陈国兵作了讲话,对“青漾课堂”定位提出了三点期望。
一是“青漾课堂”是一个实战实训的平台。要立足于自身、工作、积累,做到实实在在、实事求是,静待“春华秋实”。要在学无止境中不断提升能力水平,加强协同配合,做到能征善战、联合作战、以战养战。要抓住政治之训、业务之训、作风之训,突出“训”这个关键词。
二是“青漾课堂”是一个人人参与的舞台。要持之以恒打造课堂,营造“人人都是讲师、人人都可参与”的氛围。要多方面、多角度挑选课堂主题,鼓励暴露问题、反思问题、整改问题。要加强配套机制建设,优化考核制度,以奖促讲。
三是“青漾课堂”是一个思维迸发的讲台。要守正创新,积极融入新血液、新思维,主动挖掘新问题,跟上并适应新形势。要强化复盘意识,敢于发现问题,善于分析原因,精于总结规律,不断积淀成长。
最后,主讲人杨莎莎将“青漾课堂”接力棒交接给了下一期的负责庭室。
台下潜心“研”,台上精心“讲”,课上认真“听”,课后及时“用”。“青漾课堂”既是干警展示自我、以讲促学的平台,也是助力干警快速提升、研学成长的媒介。阆中市法院将根据审判工作实践需要,严格把关授课主题,每月定期确定一名主讲人走上讲台为干警授课,把“青漾课堂”办出特色、办出水平、办出成效,帮助全体干警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,为更好推进法院审执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。(吴雨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