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夜春风,吹得千树万树梨花竞相开放。春日的四川省南充市,无论哪一家法院,不仅能看到规范化、一体化、便民化的办公办案场景,还能看到各大品牌引领下的成绩与实效、担当与士气,南充法院人厚植“三高六质、三实五能”的川法底蕴,以拉练为基,用果法气度、果法力量带动“一院一品”成功出圈。
3月下旬以来,四川省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拉练队伍,先后深入各基层法院,开展“为群众办实事·一院一品”现场拉练活动。
拉练,原本是军队里一个很重要的训练节目,既增强队伍的战斗力,又磨砺队伍的心性,让整支队伍变得更加团结、更有凝聚力。那么,在法院系统开展一院一品拉练活动,源于什么?背后有何故事和深意?笔者想到了四个词:作为、民生、探索、再出发。
作为
三天,三区六县(市)。一个法院一个品牌,院领导主动担任主讲人,勾连起南充两级法院深化司法为民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、幸福感的件件做法。
我们看见,南充法院立足主责主业,探索方法路径,促进工作质效大提升。顺庆区法院做优分调裁审执的每一个环节,仪陇县法院建立“1+4+N”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营山县法院施行“三分三离三管”繁简分流机制。
我们发现,南充法院人既关注法院工作本身,又置身地方发展大局,做到跳出法院看法院。高坪区法院打造“柔法360”品牌,实现矛盾纠纷“不出圈、零上交”;嘉陵区法院着眼城市发展加快、物业纠纷激增的基层治理难题,探索出“小物业、大治理”的经验做法;南部县法院打造“南法新风——护企助发展”司法品牌,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。
南充,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文化,陈寿万卷三国志,柔柔江水生灵韵,千里嘉陵江水色,阆州城南天下稀……古老的诗歌传承着南充2200余年的历史,也为人民法院品牌的塑造奠下了基石。
阆中市法院融合地方法治文化、民族文化、红色文化,打造“阆法青漾”法治文化品牌;西充县法院紧盯县委县政府建设“生态田园·有机西充”战略目标,以“从1到5”工作思路助力地方发展;蓬安县法院立足山区交通出行不便的实际,实施“从9到0”诉讼服务改革,切实让山区群众感受到“诉讼服务就在身边”。
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,南充法院的发展能有今天的盛况,离不开中、省、市的谋划部署、站位高远。
从顶层设计来看,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立,为人民法院举旗定向、领路指航,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法治建设独立成篇,赋予人民法院新的重大时代使命。
从发展大局来看,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擘画“四化同步、城乡融合、五区共兴”宏伟蓝图,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明确“六个区域中心”和优质农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建设要求,人民法院在融入大局、服务大局中大有可为。
从群众期待来看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民群众对法治、公平、正义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,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靠法”成为普遍共识,法院工作的群众基础日渐稳固。
在人民法院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现场拉练,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以实的举措、深的作为、新的发展,培实战之基,扬特色之优,全方位深度推进“六个优质化”建设,高质量融入南充地方经济发展。
民生
民生,是最大的政治。
服务民生,是本次“为群众办实事·一院一品”拉练的重要目的。
作为收、结案数均居全省第二的南充法院,此前虽收获了全国法院先进集体、全国首批“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”,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,但站在群众立场,进入法院是否享受到贴心服务?群众的问题是否得到真真切切的解决?群众来信来访能否得到有效的回应?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。
早在2021年春天,南充中院院长就向诉讼当事人发出公开信,表达若发现法院工作人员有相关违纪违法行为,对法院工作有意见或者建议,均可直接通过院长信箱写信给院长。
两年过去了,院长信箱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160余份,每一件都得到了回应。此后,假如我是诉讼当事人,当事人角色体悟等活动,在南充全市法院开展得如火如荼。
把群众的难事当作家事来办,南充法院一直有行动。
位于主城区的顺庆区法院,不仅设置家事、金融、交通事故三个专业法庭,还按照物业、建工、劳动争议等纠纷类型,对审判法庭进行分类,全面落实专案专审,让每一位到院的当事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专门的审判法庭。
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设在法院的仪陇县法院,促成县委政府出台《仪陇县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推进平安仪陇建设实施方案》,在全县选取4个试点镇、5个试点成员单位、6个城乡基层治理示范村(社区)作为试点,开展“1+4+N”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。
曾因一封公开信被群众认为过多袒护了物业公司的嘉陵区法院,坚持问题导向、效果导向,向不诚信的物业企业说不,不再支持其违约金诉求,并向其发送司法建议,要求整改;与此同时,该院通过聚焦优质裁判、诉源治理、自治共管,提升裁判文书的示范效应,联动减讼的满意效应,基层治理的实践效应。
法律有它的庄严,但实践过程里也有“柔”的内涵。从少年时代,到伴你高飞;从实景调解,到法官后语,高坪区法院坚持“一个案件就是一个营商环境”的司法理念,签发“履行证明书”。打造“一站式诉讼服务”,实现半小时司法“服务圈”,让微笑服务、柔性服务成为法院干警的司法自觉。
探索
如果说服务民生是为了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高效便捷。那么,借力智慧化手段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,让群众就近就能感受到司法的力量,也是值得人民法院深入探索的重要一环。
获全国首批“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”的蓬安县法院,将科技与司法融合,全面实行“从9变0”诉服改革,实现了当事人从立案、缴费、庭前文书、参加庭审、领取“三书”、诉讼退费、执行立案、执行文书、领取案款等9个环节“可能至少跑9次”到现在“一次都不跑”的转变。
作为全市法院72个共享法庭之一,西充县法院立足农村法庭实际,研发“对话法官”小程序,确保群众一打开小程序就可以办理联系法官、法律咨询、立案引导、在线开庭等服务。也就是说,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国外,当事人都可以利用这个小程序打官司。
南部县法院精选家事、借贷、旅游、道交、执行“云法官”,使用微信等通讯应用,将法官账号二维码推送至群众身边,以“零”建设投入、“零”学习成本实现“零”距离沟通。
营山县法院过立案诉调分、案件快速分、繁案专业分“三分”提速,案件办理与辅助事务相分离、与信息调研相分离、与信息上报相分离“三离”减负,审管办管好数据、院庭长管好质量、院党组管好考核“三管”提质,进一步深化繁简分流工作机制,纠纷在院天数大幅缩减,审判质效不断提高,被作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推广。
再出发
拉练的目的还在于重整行装再出发。
本次拉练,不少人认为是一趟务实之旅、学习之旅、借智之旅,那么通过拉练,大家学习到了什么,又如何把学习转化为丰富的实践呢?
南充中院党组书记、院长欧阳丹东指出,要“创新跑”不要“跟着跑”,创新是推动工作进步的源动力,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切忌“生搬硬套”,要取其精华、学其特色,形成自己的一套工作机制,才能得心应手、事半功倍。
于是,蓬安县法院优质化发展西充县法院“对话法官”小程序,让每一个片区的群众都能找得到本片区的联络法官;南部县法院将“庭审进万家”品牌做深做实做优,建设“智慧法官工作站”,打造“共享调解室”,让群众可以自助操作使用。
阆中市法院取“青袍黄绶”之“青色”,做实“青蓝工程”,打造“青漾法研社”;取青色与红色的交融之“绀青”,将法治思想宣讲同巡回审判结合,丰富本土红色司法样本库;取民族文化融合之“群青”,以“石榴籽法官工作站”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。
还有更多在路上。
诚如,每一个南充法院人都要强化“作为”意识,提高“能为”本领,找准“善为”路径,以硬担当落实硬任务、以硬作风啃下硬骨头、以硬本领实现硬目标,奋力书写南充法院工作现代化新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