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夜,一位八旬老人失联遇险,南部县警方联合义警协会连夜搜寻,终于在次日将走失老人成功找回。这场搜救背后,警义联动高效协同,既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活样本,更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写下一个生动注脚。
深夜,老人失联触发报警
9月15日晚,南部县公安局接到报警,报警人称某小区八旬老人外出遛弯与家人失联,并称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。
接警后,蜀北派出所民警立即调取周边监控,发现老人最后出现在距小区2公里外的国道附近,但因夜色笼罩与人流稀少,轨迹追踪陷入死胡同。
“启动联动机制。”指挥中心当机立断,同步协调义警协会全力支援。23时30分,30名义警与民警集结编组,5支应急分队围绕国道展开地毯式搜寻。
联动,义警填补警力真空
义警协会会长侯思刁介绍,当晚搜寻分队采取三线并进策略。
一组沿桂冠路排查商铺监控;二组以老人居住小区为中心,对半径3公里内的老旧居民区、公园展开拉网式搜索;三组重点走访周边20家24小时便利店和夜宵摊。
“这片老巷子,我们闭眼都能摸清。”义警李大姐所在的第四小队,在狭窄楼道间发现关键线索——某单元楼门口的监控显示,老人曾在23时50分徘徊至建设巷。
狠活,空地协同巡航追踪
当晚,5支分队空地协同,警方通过天网追踪老人轨迹,义警则在民警带领下依托熟人网络实地搜寻。
时至次日上午,5支分队累计排查点位超200处,反馈有效线索15条,为进一步缩小搜索范围、锁定失联老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
16日11时许,民警获悉有群众目击老人曾进入城郊一处未完工楼盘工地,小分队徒步穿越障碍区域,终于在一处板房的角落发现这位失联老人。
当时,老人已经意识模糊,大家立即送水喂食,并脱下外套帮助老人温暖身体。幸运的是,经送医检查,老人除轻微感冒外身体并无大恙,大家历时12小时的辛苦和善举直让家属感动不已。
壮观,壮美“枫桥”再添注脚
参与搜寻的30名义警来自南部县义警协会。从今年7月开始招募至今,南部县义警协会已有200余名注册志愿者,其会员涵盖退休民警、网格员等特殊群体。
县公安局副局长王浩宇算了一笔账,此次行动中,义警贡献了相当于30名民警的巡查力量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警力不足与警务繁重的突出矛盾。
值得关注的是,当前,南部县正在探索建立“警义联动”长效机制。数据显示,今年7月以来,义警协会已经协助南部警方成功处置8起群众失联警情,并协助警方调处多起疑难矛盾纠纷。
协会会长侯思刁表示,下一步将建立义警积分超市,争取纳入见义勇为表彰体系,持续激发基层志愿者工作活力。
而当回首为生命接力的12个小时,这场警义联动为生命而歌,又何尝不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又一个生动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