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农民工任某在工作中不幸受伤,维权之路步履维艰。仪陇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及时介入,精准施策,高效调解,最终成功索赔,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,彰显了法治的公平与温度。
事起:高空坠落击碎平凡生活
2024年12月一个寒冷的早晨,农民工任某像往常一样,在十二楼的高空辛勤作业。突然,命运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——脚下高凳一晃,整个人如断线的风筝般坠落,导致右足跟骨粉碎性骨折。疼痛不仅来自身体,更来自对未来的迷茫: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,受伤不仅意味着收入中断,高昂的医疗费和家庭的生计更是压得他喘不过气。
事后,虽经仪陇县人社局依法认定工伤,并鉴定其伤残等级为十级,但面对用人单位的冷漠推诿,任某在多次协商赔偿无果后,深感无力与无助。2025年6月,他怀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了仪陇县法律援助中心。
受援:法律之光穿透绝望迷雾
经审查,法律援助中心认定任某情况符合援助条件,迅速指派四川金粟律师事务所的徐鹏程律师承办此案。这不仅是一次常规的援助指派,更是为身处困境、彷徨无助的任某点亮了一盏明灯。徐律师接受指派后立即投入工作,成为任某最专业的代言人和最坚定的依靠。通过耐心会见、细致梳理案情、安抚受援人焦虑情绪,在深入研究所有证据后,徐律师精准研判案情,制定了最优索赔策略,并代其向仪陇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正式提起仲裁申请,直面用人单位。
攻坚:以法律之盾守护弱者尊严
庭审中,用人单位对工伤事实无异议,却在赔偿金额上设置障碍:质疑票据关联性、试图压低工资计算标准、缩短停工留薪期。面对挑战,徐鹏程律师沉着应对、策略清晰,他牢牢抓住“工伤认定”这一无可争议的法律事实,聚焦实际工资标准这一关键点,全力论证应按照任某的实际工资标准,而非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赔偿金额。同时他着眼大局,不拘泥于细枝末节,始终以帮助当事人快速获得实质赔偿为最终目标,为后续调解创造条件。
破冰:高效调解传递司法温度
在仲裁委的协调下,经过多次调解,成功调解的时机日趋成熟。凭借三十年的办案经验,徐律师对案件法律风险和双方诉求有着深刻理解。他在双方之间耐心沟通、细致疏导,有效弥合了分歧、达成了共识。最终,本案以调解方式圆满解决:一、双方劳动关系依法终止。二、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任某各项工伤待遇共计人民币155340元,并约定了明确的支付期限。
这场高效的调解,不是简单的妥协,而是在专业法律分析基础上的智慧选择。它避免了冗长的诉讼程序和潜在的执行风险,以最高效率将法律文书上的权利兑现为当事人“口袋里的真金白银”,让公平正义最快地得到了实现。
回响:用专业与温情彰显法治力量
以专业为盾,为正义伸张,任某的故事,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维权故事的缩影,更是公共法律援助制度价值与力量的生动体现。法律援助与其说是每一个案件的胜利,不如说是每一次法治温度的传递,就像是一场及时雨,为每一位困苦无助的当事人送去希望。而援助律师,也不仅是法律服务的提供者,更是法治信念的守护者,为弱势的当事人挡开了所有不合理的抗辩与攻击,将纸面上的法律权利变成了切实的保障。
微光成炬,法暖人间。当我们携手让法律援助的光芒照进更多角落时,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每一个体的权益,更是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底线。(钟 林)